im

福傳小百科

 

也是序

如果你只是在教堂內工作,如果你只是幫助堂區作點小服務,那你只是幫助神父「牧民」,那不叫「福傳」。福傳主要是「向外」的!

基督新教和佛教在「傳教」上比我們天主教略勝一籌,那是全靠他們的「平信徒」。

你願意作個這樣的教友,也作個一生都致力傳教的「宗徒」嗎?


福傳的三大類型

    • 傳教士式的福傳 --就好像聖方濟各沙勿略,他遠赴日本和印度傳教,並且還打算進入中國,向中國人民傳福音。他梯山航海、歷盡艱辛,就是為了把福音帶到天涯海角。他是偉大的傳教士,身體力行,鞠躬盡瘁,所以他成了教會的「傳教主保」。

      我要做的是: 起來!坐言起行!向未認識天主的人以行動、以言語、以生活去宣講福音,引導他們皈依天主。這是第一類福傳。

    • 祈禱福傳 --聖女小德籣一生未離開過信仰基督的歐洲,她最青春的生命是在隱修院渡過;但她畢生為傳教事業祈禱。透過她為福傳而奉獻出的祈禱,她也成了「傳教主保」!

      我要做的是: 心心念念的想著福傳大業,關心外教人的得救,時常想著這個世界怎麼能夠完全遵照天主的旨意而相親相愛……,然後不斷的為世界的得救、為世人的皈依而祈禱。

      這是第二類福傳。

    • 勞動福傳 --在教會憲章第41節裡有一段很耐人尋味的話:「至於那些辛苦勞動的人們,應該 藉著人力操作來使自己成全 ,協助同胞,提高整個社會及生產的水準,效法曾經親手操勞的基督,以實在的愛德,歡樂的切望,彼此擔待,而且要 從每天的勞作中升高到傳教的聖德境界 。」

      我要做的是: 如果我能效法基督的勞動精神,以愛德和望德去為人類的幸福而快樂地工作,我一樣可以成為偉大的傳教士。這是第三類的福傳。

      希望你: 三種福傳都去做! 全做!


福傳你我他

福傳是 整個教會的責任 。由教宗、主教、神父、修士、修女,到每一位平信徒,都有福傳的責任。連小孩子,也可以向同輩的小朋友「福傳」。中學生間的「 同輩輔導 」更是福傳的最佳形式。

我們要特別強調 教友(平信徒)參與福傳的重要 。事實上,佛教和基督新教的傳教事業,主要都是「 靠 」平信徒的參與才能成功的。而天主教在福傳上最大的弱點,正正就是因為缺少了教友的主動和參與!


福傳行動大檢閱──我們能做什麼?

我們可從五方面思考這個實際的福傳問題,即:

    1. 標記擴散
    2. 意識滲透
    3. 行動福傳
    4. 生活感染
    5. 集體見證

現分述如下:

1.標記擴散

要福傳,首先可考慮讓天主教的臨在和福音的標記清清楚楚的展現在社會中,讓人很易的就能看到、聽到、感受到、接觸到教會和耶穌的「臨在」。

我們可以做的是:

    • 身上配帶天主教的標記,如苦像或其他一看就知道是天主教的飾物。

    • 家中以天主教的裝飾為基調,例如以十字架、耶穌像、聖母像、聖經小祭台、信仰金句、宗教畫、宗教小擺設等等為裝飾。

    • 個人小汽車、辦事處的個人案頭、手提電話、手袋、書包、筆袋……,都可以放上一些宗教性的裝飾品。連電腦的「桌面」或「螢幕保護裝置」也一樣可以以天主教為題材!

    • 手上戴隻 玫瑰戒指 (指環),還可以提醒自己隨時唸玫瑰經。

    • 送聖誕卡,一定要以耶穌為主題,千萬不要讓聖誕老人、聖誕禮物等等取代了耶穌在他自己生日中的位置!

    • 送任何賀卡,都應該選擇有宗教性質的,不要只求美觀就算。

    • 其實,聖誕節也可以給朋友送本《福傳小冊子》,或其它一些簡明易懂的天主教書籍。

    • 如果有些宗教好書,記著要多買一本去送給你想向他福傳的人!

    • 開車,不是也可以播放一些宗教音樂嗎?播放一些好的講道錄音帶或CD,也可以和同行的人一齊分享呢!

    • 有一位在「女人街」擺賣的小販,天天在她的攤檔內播放天主教的講道錄音帶,很有意思!

    • 如果你在公開的場合內劃十字(例如吃飯前),你是在提醒人天主的存在。

    • 教堂頂的十字架、教堂的鐘聲、神父和修女的會服,也可以恆久的提醒人天主的臨在。

    • 鄰舍式的基基團,由於它們是臨在於民居中,他們的歌聲、他們聯群結隊的共融和快樂表現,都可以引起人們的好奇,甚至羡慕。

    • 善用現代科技,例如互聯網、電郵、電視節目、電台廣播、CD、VCD等,去讓福音訊息能有機會展現在大眾面前。


2.意識滲透

標記是形,意識是神;真正的福傳要形神兼備。我們要讓人看到、聽到和感受到福音的臨在,更要讓人明白福音的內容,掌握福音的精神。所以我們要切切實實的把福音精神和內容傳揚開去。

我們可以做的是:

    • 在和人談話時,不防培養甚至創作一些良好的「 信仰口頭禪 」,例如:「天主保佑!」或「按天主的聖意去做吧!」或「痛苦是天主化了妝的祝福」或「請為我祈禱!」或「我會為你祈禱的!」等等、等等。

    • 在和人分享時,或作任何較嚴肅的談話時,要學會 引用聖經 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主張。

    • 如果你要寫文章,為何不在適當的段落中也引用一兩句聖經呢?

    • 我們也可以創造一些機會去和人分享信仰,例如在學生在小息時或甚至在露營時,也可以主動地找一位朋友,和他「 單對單 」地分享生活、分享信仰。

    • 如果你是坐飛機(或在類似的情況中),有機會時為何不與坐在你旁邊的人談談人生、談談信仰呢?

    • 在計劃團體行動時,不妨多想一下如何多辦一些福傳的活動。別讓基督徒團體成為只是吃喝玩樂的地方。

    • 如果我們習慣把生活與信仰、聖經與文化結合起來,那麼我們的生活語言就會染上信仰的色彩,我們的信仰語言也會有很強的生活成分了。

3.行動福傳

如果福傳要「靠」平信徒去配合,甚至需要他們的主動,那麼,多看一看平信徒該作什麼或能作什麼,都很有用。平信徒如能多思考這問題,甚至把傳教當作是自己的事業、本分和光榮,那麼「聖教廣揚」便再不是那麼遙不可及的理想了。

我們可以做的是:

    • 多找機會去主動配合教會或堂區的福傳運動。

    • 協助派傳單、賣聖書,積極找朋友參加堂區或教區的福傳活動。

    • 加入堂區做福傳大使,策劃福傳活動,踴躍做福傳義工。

    • 介紹朋友去慕道,至少每年介紹一位。

    • 陪同你的朋友去參加慕道班,多關心他在慕道班的情況,他的信心一有動搖,就要立刻設法補救,一直到他們領洗為止。

    • 作慕道班義工,協助教慕道班,這本身也是最有效的「再慕道」!

    • 如果你的朋友詢問你有關信仰的問題,你要 立刻親自回答他 ,他最想聽到的是你的答案、你的信仰經驗。

    • 如果你要介紹他去見神父或修女,便要緊記追蹤這個個案,不要讓它慢慢的淡化、消失!

    • 在各種宗教交談中,不要硬銷自己的信仰,但也要 堅定不移地向人介紹自己信仰的特點 ,並告訴他們自己為什麼選擇了天主教。

    • 其實,教友傳教的第一個對象是自己的家人。所以,公教父母要親自教子女要理,尤其要積極準備他們初領聖體和領堅振。

    • 用「 隨機教育法 」去解答子女的問題,並刻意時常將生活和信仰連在一起去回答他們,使他們能從小學習以信仰提昇生活,以生活實踐信仰。(請參考徐錦堯著《家庭、民主、信仰》)

    • 家庭基基團,家庭玫瑰經、在家中舉行的宗教活動,都是最好的福傳時機。

    • 如果堂區或教區有一些適合外教人參加的宗教活動,記緊帶同家人參加。

    • 刻意的用寫信、寫賀卡、寫便條、打電話等等方法,去向家人傳福音。

    • 善用家中或堂區中的紅、白二事去給外教的參禮者點出福音的精神,因此,無論是選經、唱歌、證道,都要做到最好。

    • 善用金錢,贊助各種的福傳活動,資助出版福傳書籍。

    • 你也可以利用你個人的電郵,把福音訊息一傳十、十傳百的傳開去。

    • 有一點或許要提醒你的,就是如果你要帶外教朋友去參加主日彌撒以讓他「經驗」一下天主教的氣氛,那麼你最好找一些氣氛好的彌撒:即唱歌好、講道好、有共融氣氛、教友主動而活潑等等。一台如果連教友都感到悶得發慌的彌撒,是會嚇跑外教人的!

4.生活感染

這是福傳中最重要的方法。拉丁文說:「你沒有的,不可以給人。」如果我們活不出福音,不以作基督徒為榮,那麼我們不過是一部錄音機,而非福傳者。基督要我們為他的福音「作見證」,初期教會的一大群一大群皈依者,也是因為見到教友們的友愛和喜樂的生活而皈依的。

我們可以做的是:

    • 認真的活出信仰生活,同時以信仰提昇生活, 以生活實踐信仰。

    • 忠誠地按教會的要求滿全自己的宗教責任,如參與主日彌撒、勤領聖事、天天讀經、經常祈禱等,也要花些時間去多學習有關信仰的知識(如參加教區的各種講座和神學班等),這樣才可以深化自己的信仰,為基督作見證。

    • 如果你能夠讓人看出,你信主後比信主前有極大的轉變,變得更好、更快樂、更愛人、更有用,那麼你的「 生命語言 」或「行為語言」將比一切的口頭語言都來得有效。

    • 如果你是一個能幹的好老師,學生佩服你、敬愛你、景仰你,那麼你講的信仰說話,便更能打動學生的心。如果你肯抽出時間去教學生道理,他們也會很樂意跟著你、聽你。

    • 如果一個孩子在信教後,能更多幫助作家務、更體貼父母的辛勞、更少和兄弟姊妹吵架、更專注於學業,那麼,其他家人信主的可能性必會大增。

    • 如果你能於信教後戒掉了你原來那些人所共知、有目共睹的惡習或壞毛病,那麼你的生命將會比許多傳教士的聲音更響亮、更有力和更有效。

    • 一個敬業樂業的專業人士,如果要做福傳工作,必然事半功倍,因為他的話會因他的人品而有更大的魅力。

    • 如果你不能以自己的好生命去福傳,至少不要以你的壞表樣,去作福傳的「 反見證 」!

5.集體見證

教會中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團體,大家都應按自己的情況和特殊環境,去傳福音。

堂區──

    • 堂區每年應有完整的福傳計劃,並讓「 福傳 」和「 牧民 」成為堂區的 兩條腿 、兩條同樣重要的發展主線。

    • 恆久地每年設立福傳月或福傳雙週,使能集中力量,把堂區動員起來去福傳。

      堂區設立「網站」,不單告訴人堂區的活動,也可以把好文章、好書、好圖片傳開去。

    • 堂區的電話接線生或任何在教會機構中工作的人員(包括各種教區機構、明愛、公教醫院和學校等),如果有禮貌、熱情地接待來客,也可以增加外教人對天主教的好感。

    • 在堂區的主日禮儀中,或在任何其它堂區的大型活動中,要注意陌生的參加者, 熱情的接待陌生人 是把這些人留下來的重要方法。

    • 慕道班要培育慕道者福傳的使命和方法,讓他們一成為教友後,就勇於負起福傳的任務。

    • 組織「教友探訪組」去探訪病人、獨居老人、各種身陷困境的「邊緣人」,這些愛德工作,配以微笑行動、口頭宣講,往往能打動在旁的外教人的心。

    • 開放堂區的地方以作各種社區服務用途,同時亦趁機向參加者傳福音。

公教學校──

    • 學校如果有濃厚的宗教氣氛,有靜室可供同學冥想,這都可讓同學潛移默化地受福音的感染。

    • 不要讓同學對宗教起反感,例如不要強迫同學參加宗教活動。

    • 也小心不要「循例」地辦宗教活動,以免讓人有「天主教活動」等於「低素質活動」的錯覺。

    • 如果是正規的「宗教/倫理」課,就應以提昇學生的道德、人格、生活、心靈為重心。(不要「硬銷」天主教,更不能帶有強迫性。)

    • 課外活動中的 學生慕道班、學生基基團、天主教週、佈道會、靈修營、宗教壁報板 等,如果辦得好,能收很好的福傳效果。

    • 學校早會如能以生活為題,以世界及宗教新聞為切入點,並加上 大公性的祈禱 (即讓外教人聽起來也有共鳴的那種),那也是個潛移默化的福傳方法。

    • 如果舉行聖誕聯歡會,切記不要讓它成為一個沒有耶穌的「外教節日」!

    • 有些獎品可以考慮用宗教書籍,或有宗教性質的飾物,更可大量的贈送免費的「福傳小冊子」。(其中一個途徑是向公教教研中心大量索取)

    • 也要注意學校中公教老師和公教學生的培育,因為他們的行為可以直接影響別人對天主教的印象。

基基團──

    • 由於基基團有相對的獨立性,團員在基基團中不單要學習信仰、分享信仰、生活信仰,還要宣講信仰。所以基基團應是個理想的福傳團體,團員也應有較強的福傳能力。

    • 基基團也應有一個完整的福傳計劃。

    • 每次在聚會的後半部,都可以共商如何以具體行動為福音作集體見證。

    • 對那些臨在於社區的基基團來說,每當堂區有福傳活動時,不妨「承包」向這區派傳單、貼海報及接觸各家庭的工作。

    • 記著,社區基基團的歌聲,和他們參加聚會的踴躍和笑容,都可吸引外教人。

    • 社區基基團要把自己的社區看成 是自己福傳的好園地 ,以愛德、以熱情去對待鄰人,就是福傳的第一步。

      基基團對團員的關心,特別是為團員家中的亡者的祈禱和守靈,往往都能感動外教人。

公教家庭──

    • 有沒有想過,家庭玫瑰經也可以成為福傳的第一步?如果公教家庭能夠每晚,或每週星期六敬禮聖母的日子,或至少在五月聖母月內或十月玫瑰月內,全家一起唸玫瑰經,不是可以告訴鄰居們「有天主」這回事嗎?

    • 公教家庭的相親相愛,本身就是對外教人說:「天主教真好」的最佳宣傳。

    • 公教家庭門口,不妨按不同節日而貼上一些具有宗教與人生意義和 有啟發性的對聯 (不必只是貼上那些泛泛的老生常談句子)。

    • 可找機會在適當場合(包括在彌撒中)全家去證道,為福音的理想而作生活的見證。


他山之石── ──他能,我也能!

有些人的表樣,可以給我們參考。以下都是筆者親身經歷,或親自聽到當事人的見證而記錄下來的。你不妨想一想:為什麼我不也去試一試呢?

    • 大陸有一位工廠廠長,他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我送給他一套《正視人生的信仰》錄音帶,他很喜歡,隨即複製了八十套,送給他工廠的工友。

    • 我認識的一位天主教徒開了一間精品店,他那位信基督新教的弟弟要求在他的精品店中闢出一角,讓他售賣基督教的書籍、錄音帶、CD、小擺設等等(你看,基督新教的平信徒是多麼熱衷於傳教!)

    • 台灣有一位信徒,用了自己工廠純利收入的八成(80%!)去作教會及福傳事業。

    • 有一位年屆中年的基督教朋友,他來找我給他一些意見,因為他說他前半生已在神的保佑下獲得了所有辦報的經驗(由記者到編輯都做過),現在是他奉獻下半生為神工作的時候了,他要為神辦一份報紙去傳揚福音的訊息!

    • 大陸有一對熱心夫婦,因為經商賺了錢蓋了大房子,所以拿出房子來作教友主日聚會的地方。他夫婦兩人努力福傳,在三年內皈化了六百人!

    • 香港有一位教友每星期買公教報,閱讀後隨即轉送給別人閱讀;有些教友在聖誕節時,不寄聖誕卡而改寄福傳小冊子。

    • 我自己在寫文章或講道時,長久以來已經習慣了將理性、社會科學、信仰和中國文化互相對照並加以發揮。這對外教人和知識分子來說,甚至對無神主義者來說,往往都有很強的說服力。這實在是福傳的一個好方法。

    • 以上都是真人真事,如果天主教徒都這樣作,你認為教會將會出現什麼新氣象?你認為你也可以作些什麼嗎?


我們要傳什麼?

「福傳」與「天主教教理」不同。教理要包括全部的信仰內容, 福傳則是要設法讓外教人對天主教有初步的認識,對天主教產生好感和生出一種由衷的佩服 。所以福傳的首要目的,不是強調教會的傳統和細節,而是把福音的精神傳開去,以感召人和幫助人去活出更豐盛的生命,並獲得主所賜的救恩。所以福傳的內容要小心設計。以下是一些原則:

    • 聖經 是整個福傳的核心,但要傳的是聖經的精神,是由福音光照下而了解的「整本聖經」。
    • 傳一個 更豐盛的生命 :身、心、靈都獲得提昇的生命。

    • 傳一個物質與精神、肉身與靈魂、今生與來世、天上與地下並重的生命。

    • 傳一個 整合的生命 :即一個信仰與生活、宗教與社會、福音與文化都要有機地結合的生命。

    • 傳一種扎根信仰、投身社會、胸懷祖國、放眼世界、注目永恆的信仰。

    • 以上的生命都是以基督為中心,由聖神所推動,而於天父內達致圓滿的生命

* * * * * * * * * *


附錄

(一) 傳一個「天主聖三」的信仰

以下是筆者多年來向外教人首先傳的信仰,這種信仰連外教人聽起來都很有共鳴,僅錄出來供各位有心「福傳」的同道參考。

天主教和一般宗教不同。天主教不但相信有神,而且相信「一神」,認為真的「至上神」只有一位。

天主教不但肯定生命有意義,也肯定痛苦有意義;追求來世的生命,也肯定現世的生命。

天主教認為宇宙萬物和人類都是天主的傑作,物質和精神、靈魂和肉身、有靈之物和無靈之物,都有獨特價值。天主教的信望愛三德,不單是指對神而言,也包括對自己、對別人和對世界都懷有信、望、愛。

天主教認為人只能活一次,所以必須好好地活這一次。更具體來說,天主教相信下列真理:

    1. 天主教相信一個位格化的神

      我們稱這位神做天主或「上帝」(其實他並沒有名字,即老子所謂「 道可道,非常道 」)。他是一個真實而具體的存在,一個有智慧、有生命的實體。我們更進一步相信他是全能、全善、全知、無所不在、無始無終的至上神,是宇宙和人類的最高主宰。

      他是造物主;生命由他而來,最後也要回到他那裡去。他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礎。我們有時稱這位天主為「天父」。

      如果世界由天主而來,它便是屬於天主的;它是天主送給人的禮物,人必須加以愛惜和保護,要學到「 對物有情 」(這是天主教整個綠色思想和環保精神的基礎),而且要保證世界的資源能惠及所有人和每一個人;因此我們也要學到如何去與人分享我們的,亦即是天主賜給我們的東西。

      又如果天主是『父』,那麼我們所有人(無論信徒或非信徒)便都是他的子女;而我們(不分種族和階級)便彼此都是兄弟姊妹了。

    2. 天主教相信耶穌基督

      這位耶穌基督是天父的獨生子, 是真真實實的天主,也是真真實實的人 。他於二千年前為了救贖墮落的人類而降生成人,「住在我們中間」。

      他活過人的生命,走過人的路,經歷過人生的一切波折、辛酸、痛苦和不幸。他知道什麼叫生老病死和成敗得失,他有過許多好朋友,但也嘗過被朋友出賣和捨棄的滋味。我們經驗過的一切苦與樂,基督都全部經驗過。

      他追求正義、仁愛和一個更人性化的社會;他同情社會中的邊沿人,認為『人』比宗教、制度、傳統都更重要;所以他反對法利塞式的形式主義,認為「 天主是神,朝拜他的人,應當以心神以真理去朝拜 」。

      他不單有理想,而且還以言、以行去推動這理想,所以他不見容於這個世界。他的死並非偶然,而是一群既得利益者感到他是一個威脅,所以必要將之除去才得安枕。但他的「死而復活」鼓勵了他的追隨者,使他們相信:為真理而奮鬥是一定會成功的,因為他曾許下:「 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 。」

      基督的降生顯示了『人』在天主心中的重要性;人的罪惡和墮落亦顯示了人有他的陰暗面。但無論如何,「 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 」卻是天主教信仰的核心之一,也是我們肯定人和肯定人性尊嚴的基礎。

      如果基督走過『人』的路,是真天主也是真人,我們也該做個堂堂正正的人,一步一腳印地努力「 走人的路 」,接受人生的一切,勇敢地迎向未知的將來。

      又如果我們真信基督,我們一定會「 穿上基督 」,成為新人,並要一生追隨基督。

    3. 天主教相信聖神

      這是「三位一體」的天主的第三位。他無形無相,來去如風;他在我們的周圍,也在我們的心中。他是宇宙之神,超越了教會的圍牆、充盈於天地之間。他要使萬物更新,是一切真善美的泉源, 世上所有宗教和文化中的真善美,都無一不是源於這位真理之神 。

      他是智慧和勇毅之神,是我們生命的動力、靈性的光明;他推動我們的理性、感性和我們的心,使我們趨吉避凶、去惡行善。

      他幫助我們找到自我、完成自我,度一個耶穌所說的「更豐盛的生命」。他幫助我們明白人生、欣賞人生,有追求理想的欲望和實踐理想的勇氣。他激發我們的生命力,也滋潤我們的生命。聖神,他使我們更易明白中國人所說的「舉頭三尺有神明」的意義。

      對聖神的信仰使我們相信人有無限向上的潛能。人不單是一個「是」(being),也是一個有待完成的「成」(becoming)--人要按照天主的計劃去完成自己;他也因此是獨一無二、無可取代的。

      在具體的實踐上,假如我們能按『 良心 』去度正直的生活,我們便是在回應聖神的呼召了。

      以上的聖父、聖子、聖神,我們稱為 三位一體 ;雖是三位,卻只有一個天主。

(二) 外教人的得救和「福傳」

天主教相信外教人也有得救的機會。聖經說天主「 願意所有人都得救 」(弟前2:4),而基督徒古往今來只佔人類的少數,所以願意「所有人」得救的天主,一定有他救所有人的方法。

梵二就認為「 那些非因自己的過失,而不知道基督的福音及其教會的人,卻誠心尋求天主,並按良心的指示實行天主的聖意 」,及「 勉力度正直生活 」的人,都可得永生。(教會憲章:16)。

既然是這樣,為什還要「福傳」呢?我們自己為什麼又要信天主教呢?

我認為福傳有許多理由,信天主也有許多理由,「救靈魂」當然是重要的理由之一,但我們還有其他很重要的理由,例如:

    1. 我們要宣講喜訊-- 天主存在,他愛我們、他派遣了他的獨生子來救贖我們;生命有意義、痛苦有價值;我們可以活得更快樂……,這些都是喜訊,值得我們向親友和向普世人類宣告。

    2. 我們要分享我們的快樂-- 我們對天主、對基督、對聖事和對自己的信仰生活都有特殊的體驗,體驗越深,獲得的力量越多;我們亦藉此而能度一個更豐盛的生命。這一切都值得向別人,尤其向我們的親友、鄰人介紹,使他們亦能分享和經驗到我們的快樂,獲得我們所獲得的力量,度更豐盛的生命,接受上主賜給我們現世和來世的救恩。

    3. 以正確的人生觀抗衡不正確的人生觀-- 基督徒雖然絕不應自以為是,但無可否認,世界上確是存在著黑暗的勢力、不正確的人生觀,甚至有害人的異端邪說。天主對人和對世界都有他的計劃,但人卻因為一己的私慾而破壞了天主的計劃。

      因此基督徒有責任和基督一起找尋、實踐天主的計劃,恢復世界原有的秩序,讓天國早日來臨。這便是「福傳」。

    4. 找尋同路人-- 亦即擴展教會。這並非要建立教會的勢力,而是為找到更多志同道合者,為基督、為生命、為真理作見證,作地上的光、鹽和酵母,使生命和世界都獲得更新和救贖。

    5. 基督的意願-- 最後,我們傳教的最重要理由是耶穌自己的意願。他在升天前向他的門徒說:「 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教訓他們遵守我所吩咐你們的一切 。」我們經驗了愛,接受了救恩,對於這位愛情之主和 救主的願望 ,又怎可不悉力以赴、設法去滿全呢?

    6. 以作基督徒為榮-- 我們說外教人可以得救,並不是主張相對主義、虛無主義,或說在信仰上可以隨便信什麼。我們仍然堅持自己的信仰,並以身為基督徒為榮。梵二《教會憲章》說:「 如明知天主藉耶穌基督所創立的天主公教為得救必經之路,而不願加入,或不願在教會內堅持到底,便不能得救 。」(14節) 所以我們在面對其他信仰的態度是:肯定自己,尊重別人;互相挑戰,也互相學習。我們相信在一切的真善美中,會找到那位無所不在的天主。

    7. 傳教三部曲-- 按照印度德蘭修女的傳教經驗,傳教可分三步進行。第一步是使信其他宗教的人成為 更好的 信徒,或使無信仰者成為更好的「人」;第二步是幫助他跳出自我,使他願意與別人分享生命的美善,「 兼善他人 」,使自己和別人一起成為更好的「人」;第三步是邀請他 加入天主教 ,成為天主教徒,一起為天國、為更美好的世界而奮鬥。

      福傳當然是三步都要做,但如一時未能做到第三步,也要努力先做好第一、二步。

以上各點的闡釋也顯示了天主教原來是一個十分「包容」的宗教。其實、在一個多元化的世界中,包容是十分重要的人生態度和道德標準。 我們既肯定自己,也欣賞別人;我們如果學習別人,也正是為了完成和豐富自己 。

今日世界最需要的便是這種包容精神,因為這正是民族和諧、世界大同的基礎。我們以忠於這種包容的信仰而自豪,我們也會努力去傳揚這種 既要求忠貞,又需要包容的 信仰。

取材於http://jesus.cirs.org.hk/booklet_show.asp?id=12

 


Best View: 1024x768 (800x600 suitable). 2004.10月份起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