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慶祝日期排列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聖方濟波濟亞
十月三日

聖方濟波濟亞是西班牙的貴族,官職顯赫,位至公爵兼總督,年四十歲時棄俗修道加入耶穌會。聖人對十六世紀西班牙聖教會的復興,以及遠方傳教區有極大的影響。

聖人生於公元一五一○年,歿於 一五七二年十月一日 。教宗依諾增爵定於每年 十月十日 為聖人的瞻禮,梵二後改於 十月三日 慶祝。

方濟年幼時熱心出眾,祈禱虔誠。父親為岡地亞公爵,願他能承襲爵位,便令方濟接受軍事訓練;年十八便進入查理五世(一五○○-一五五八)的朝廷。那時的方濟雖然年幼,卻有著許多卓越的優點,他是一位英武的騎士,還精通音樂,對文學及哲學也很有素養,是一位文武全才,不可多得的少年貴族。

翌年,方濟和一位葡萄牙貴族女子結婚,並封為侯爵。查理五世雖長方濟十歲,不恥下問,竟請方濟為之講授哲學及宇宙學。方濟在朝中認識查理五世之子斐理伯,漸漸成為知己。斐理伯日後登基,稱為斐理伯二世(一五二七-一五九八;菲律賓即因之而得名)。

一五三六年,方濟從查理五世遠征法國,在軍中時染咽喉炎,病勢相當危險,便回國養病,這提供給他一個反省沉思的好機會。養病期間他用心閱讀新經,聖保祿的書信和金口聖若望(三四七-四○七)的演講集;在這些書籍中他尋獲了充足的精神食糧,使他的靈魂和肉體,精神方面與物質方面都得到了精力和平衡。他對於世俗的消遣並沒有興趣,若有人請他參加賭博。他常加以拒絕,並且勸告他人說:「這使人浪費金錢和光陰,減少教友的熱心,甚至有時竟失掉了個人的良心。」

公元一五二九年,伊撒伯爾王后逝世。方濟波濟亞是當朝顯赫的貴族,受委陪櫬赴格拉那達安葬王后。在主教大堂舉行彌撒後,按照當時喪禮的規定,方濟應開棺查驗死者的面容,以便證明確是王后伊撒伯爾的屍體無疑。那時死者已去世十七天,又加正當五月,天氣炎熱,屍體已經腐爛。方濟開棺一看,往日美麗多姿的王后,竟一變而為醜陋的腐屍,頓時看透了世俗的榮華富貴多麼虛假不實,不禁說出:「我要事奉永生永王的天主!」那天在堂中宣講的神父是真福若望阿未拉(一五○○-一五五九),方濟把心中的感想完全傾吐出來,真福若望鼓勵方濟,並囑咐他要避免野心、嫉妒和逸樂,這種種毛病都是在貴族身上習見的。聖人不但定下志向,而且立即付諸實行,他以為對待某人不夠公正,在大庭廣眾之前向那人道歉。一月以後,查理五世任命方濟為西班牙東北部加大勞尼亞省總督。

加大勞尼省是一個美麗而富庶的區域,但是盜賊充斥,為患甚大,而且又有非洲北部的科西嘉人,在人們不注意防範時入侵沿海各地。除此以外,還有許多失意的政客盡力設法利用各種機會來製造擾亂。新任總督以靈巧的手腕和不屈不撓的精神組織軍隊,抵禦外侮,敉平搗亂分子,使人民安居樂業。至於地方上的匪盜,實在費了許多周折,使方濟總督頗為困擾。一五四三年方濟丁父憂。離加大勞尼亞而承襲為岡地亞公爵,同時被任為西班牙公主之總管,而且在國會中也佔一把交椅。這一切都令人預見波濟亞日後無疑地要登上首相的寶座,而成為西班牙王室的左右手。

然而天主上智卻另有安排,他在岡地亞努力經營他的采地,設立大學一座,他在這所大學內獲得神學博士學位,他的目的是為了更善於自治並治人,完全依照超性的觀點而行事。

七年之後,即一五五○年,聖人年已四十,夫人去世,子女皆已成人,方濟將政事交於長子,動身赴羅馬,面見耶穌會總長聖依納爵,求入耶穌會。一年之後,方濟領受鐸品,返回西班牙,前後居住達十年之久,各處宣講,成績斐然。聖人講道的主題不外人生的真諦,死後的永賞和永罰,在現世以誠心事奉天主的重要性等。聖人的榜樣比言語更為有力,吸引了無數的聽眾,人們從遠方來看這位「聖人」,他拋棄了世俗的光榮富貴而跟隨貧窮的耶穌。聖人的聲譽與日俱增,葡萄牙和西班牙王查理五世都要求教宗陞任方濟為聖教會的親王──樞機主教,然而聖依納爵懇求教宗從長計議,暫緩實行;另一方面,令方濟神父在天主台前發願,除非教宗以聽命聖願的名義而出命,絕不接受聖教會的高位。

一五五四年聖依納爵委任方濟為西班牙耶穌會專員。由於聖人的影響和聖德的聲譽,耶穌會在西班牙獲得了許多新細胞,在葡、西兩國建立了許多修院。有人說方濟在七年內改變了西班牙的面目。此外他還派遣會士往南、北美洲傳福音,其功甚大。

方濟於一五六一年被召回羅馬,先後充當參贊、副總會長,俟總長神父賴乃思逝世後被選為耶穌會總長。在位七年,聖人因刻苦之故,五十六歲時已顯老邁;聖人壯年時肥胖過於常人,現在骨瘦如柴,而且身患痛風及胃病;然而不能阻止他在歐洲及遠方有所建樹,在歐洲他設立了許多學院,培植人才,對耶穌會有不可磨滅的功績,故被稱為耶穌會第二創始人。

聖人與聖鮑羅梅及聖教宗碧岳五世統稱為聖教會改革的柱石。一五六八年聖人敦請教宗設立一委員會,專司傳教區的教務,是為今日傳信聖部之前身。此外聖人精通音樂,作曲甚多,與巴來斯特利納(一五二五-一五九四)同為十六世紀聖樂之改革者。

 

 

 

 

 

 

 


Best View: 1024x768 (800x600 suitable). 2004© by B.P.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