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依納爵主教殉道
十月十七日
安底約基主教聖依納爵是古代聖人中極為著名的一位,他雖年事已高,不怕為基督受苦,甚至捨生致命。
公元五十年左右,聖人出生於敘利亞。年事稍長方才歸化,可是領洗後,立刻充滿愛主神火,以致人們稱之為「依納爵」,意志是解釋「充滿神火者」。至於他本人則更喜自稱「代奧斐祿」,就是「懷有天主者」,以便能常常記得:領洗以後,天主住在人的心中。他常說:「在一切思言行為中,要記得天主在我們心中。」這個思想曾給予受苦的教友無限的慰藉與勇氣。
聖人德學超群,因而繼承聖伯多祿宗徒為宗底約基的主教。
公元九十二至九十六年,道米先大教難時,他不顧一切,保護教會,鼓勵教友。在特拉雅努斯虐王時,他將歷盡艱苦,奉獻自己的性命。當時虐王戰勝歸來,大事慶祝,不惜犧牲無數性命,以娛樂羅馬人民。在這次慶祝中有一萬鬥士,一萬一千餘猛獸死於人獸鬥爭。
依納爵在安底約基被捕後,當押解羅馬,投給獅子吞食。由敘利亞到羅馬,路途遙遠,當斯米爾納、馬其頓,再由海道而至義大利。路上往往每到一處,停留很久。依納爵利用這機會,接見當地的教友,也給他們寫給了幾封非常動人的書信。
在斯米爾納遇見了保利卡普主教,這位主教在五十年後也將為主致命。各地教友都派代表慰問依納爵,他覺得無上的慰藉,因為親自體味到教友們在教友們在基督內的親愛精誠。他為感謝並訓誨各地教友,一共寫了七封信。人們如獲至寶,抄寫後,分發東方各教會,以便在聖堂內朗誦,好像保祿書信一樣,由此可見當時聖依納爵的權威之一斑;這不但由於他的德學超群,更因他是一位致命聖人。這些書信流傳至今,歷史學家都承認它們的可靠性與完整性。
他訓誨教友相親相愛,遠離異端,遵守主誡與宗徒們的教訓。在寫給斯米爾納教友的信上說:「你們那裡是致命聖人常經之路,你們是保祿的摯友。將來我死時,真希望能像保祿一樣為天主稍微效勞……我勸你們要有上主的精神,與你們的主教一心一德。」寫給馬尼薩教友的信上說:「在你們的主教身上,要尊敬天主聖父的德能。」對塔里亞教友說:「你們要彼此相愛,尊敬各級神職人員,因為與宗徒們團結一致,就能不陷入異端……你們已分享我為基督身繫縲絏之樂,你們也要為我代禱,因為我需要你們的愛德與天主的仁慈,為能享受即將來到手裡的產業。」
從斯米爾納寫給羅馬教友的一封信,是古代教會地不朽名著之一。寫這封信的動機,是因為聽說羅馬的教友在設法營救他;他怕失去致命的榮冠,懇請他們不要這樣做:「……為到天主臺前去,沒有比這個更好的機會了。你們的緘默(不設法營救)能使我成為天主的『言語』(為天主作證)。請讓我被猛獸吞噬,如此我能親近天主。祭臺已經準備好了,讓我奉獻我的犧牲吧!我是天主的麥粒,希望在野獸的牙齒間咬碎嚼爛,成為基督無玷的麥餅………何時我才能到吞噬我的野獸前呢?希望牠們快快來咬死我,不要像對待別的致命者一樣,不敢下口。如果牠們不咬,我將逼之發怒……那時我才成為基督真正的門徒。世上萬國於我都如敝屣………一切受造之物切勿阻我享有基督……」
聖人又說:「從敘利亞到羅馬,我被鎖禁於十隻猛豹(守兵)之中,日夜受苦。我愈謙下,他們愈粗魯,這種虐待正是我每日修成全的學校。」
公元一 0 七年秋,聖人抵達羅馬,無數教友前來迎迓。是年 十二月二十日 ,依納爵被投入獅子圈內,兩頭餓獅立刻把他吞掉;教友祇撿到幾根殘骨作為聖髑。
現今西方教會每年三次紀念聖依納爵: 二月一日 是聖人的瞻禮, 十二月廿日 紀念聖人殉難, 十二月十七日 紀念聖骨遷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