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福和德理(加彼拉)
殉道 1 月 14 日
教宗聖碧岳十世稱真福加彼拉為「中國第一位致命」。真福對臺灣並不感到陌生,他於公元 1642 年由菲律賓來臺灣,而後往福建省傳教, 1648 年正月十五日為主致命。 1909 年 5 月 2 日教宗聖碧岳十世將他列入真福品。
加彼拉幼年的事蹟,我?所知不多,僅知道他於公元 1607 年生於西班牙瓦
蘭西亞教區的巴格林地方:家庭貴顯而熱心,幼年時受到父母極良好的教育,度著熱心的教友生活,保持著心靈的純潔。
年十七歲入道明會,自入會之始便呈現一心專務成全,努力進德修業,事事處處以 合主旨為依歸。他所以能自使便能這樣與天主親密結合,完全得力於效法謙遜與貧苦的耶穌,時常努力則效耶穌,師法基督。他視同人都好像是自己的上司,把最好的部分讓給他?。他在祈禱時與天主神父密談,感到無比的欣慰;在閱讀聖經時也有不可言喻的神樂。
公元 1631 年加彼拉陞為六品,獻身於遠方傳教事業,被派到菲律賓,當時亟需傳教士,刻不容緩。當年抵達馬尼拉後即晉陞 品,立刻負起傳教的職務,地點在呂宋島最北方的加嘉煙省,該地天氣炎熱,我們從首府的名字便可看出:「杜該加勞」,意即「鍋子」。真福傳教不遺餘力,為天主光榮及人靈得救而忘卻一己。據信史所載,真福刻苦肉身十分嚴厲,好像預先練習為主致命似的,
他使肉身成為奴隸,加給它許多苦楚:夜間睡眠時,在床上放一個粗糙的木十字架,或者伸出雙臂,讓凶猛的熱帶蚊蟲來 。
菲律賓只是真福暫時傳教的地點,當他滿三十四歲時,會中的上司派他來我國傳教,先令他來臺灣,以便俟機進入內地。三年前,在我國南方一帶傳教的道明會士與方濟各會士被逐出境,願來我國傳教,前途甚為渺茫,為慎重起見,不如先來臺灣等待時機的到來。當時在臺灣已有一位道明會士狄亞斯神父,他先加彼拉神父而來。二人一同研究福建省的地理,最後決定登陸,結果情形良好,或更好說比他?所想像的較好。當時有人以為聖教即即將廣揚,朝廷允許傳教自由。
崇禎末年,官方曾極力讚揚天主教,尤對耶穌會士艾儒略神父推崇備至,稱之為西來孔子。
加彼拉神父駐足閩東的福安,開始學中文,進步很快;以後便往各處傳教,講解要理,宣揚福音,施行聖事。真福有見於神父缺乏,便自告奮勇,負責管理很大的地面。他的生活清苦,常常步行。真福內心虔誠,在天主面前很有能力,他的言語具有說服人心的力量,不到幾年,竟歸化了許多教外人,使他?認識真主;將他?認識真主;將失迷的羊群重新領回到聖教會的懷抱;使冷淡者熱心;使熱心者走上成全之路;並指導貞女的神修生活。他用極簡單的方法和組織,完成的事業實足驚人;但另一方面,這些成功並非毫無代價,他付出的勞瘁和困苦是鉅大的。他看到天主祝福他的傳教事業,不禁喜出望外。
公元 1647 年在福安忽然發生教難,當地的縣官盡力設法尋找傳教士蹤跡。縣官派員聽取當地士紳的控告,同時允許教會方面出而辯護。外教人控告教友不敬祖先,有損孝道。加神父的傳道員金某是一位飽學之士,出為辯護;他學問淵博,又有口才,旁徵博引,滔滔不絕;他陳述教友不但不忽略亡者,反而更敬重、光榮死者,且過於外教人,較外教人更能幫助亡者,因祈禱可獲得天主的恩寵而加佑亡者。金某講得娓娓動聽,四座為之動容。最後官方宣稱天主教的教義良好,傳教士無瑕可指。
風波似乎平息了,不!不久之後,官方聽信和尚的誣告,下令逮捕加彼拉神父,投入監獄。兩月之久,他給人立了忍耐良善的榜樣,他在獄中繼續宣講福音,勸人恭敬天主,他衷心感謝天主,能有機會為天主受苦,為信德而捐軀殞命,感到無上的光榮和欣慰。最後被斬首而致命升天。遺骸為教友敬謹收藏,真福的頭顱先運至馬尼拉,又運回西班牙,至今扔受到教友的敬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