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 這裡有個好消息, 歡迎你們加入這屆聖召的活動, 也請你們把這好消息告訴你(妳)身邊的好朋友。 你們的好友 佩鳳

2006年第十三屆青年聖召喚醒營

親愛的朋友們:

經過我們的反省、討論及實地勘查,今年的( 2006 )聖召喚醒營將要出現與往年絕對不同的面貌。我們決定把營地移到台灣最美麗的部落:曲冰-武界;無論你有沒有去過那兒,我們將要在那兒一起編織屬於我們的『山中故事』,在深山幽谷裡,一起分享生命裡的美麗與哀愁。

我們的營隊螢幕背景是翠綠山峰與藍天白雲;大地遊戲真實地穿越山澗、森林、溪谷及吊橋;我們將溯溪前往武界部落朝聖,在夜晚滿天星辰的陪伴下,步行返回曲冰營地;我們將在童話般的曲冰教堂聆聽天主聖言,會在美麗的苦路山頂峰,俯瞰大地,高唱天主的愛;我們也將以叢林與綠地的環繞下為教室,來探討生命與真愛。這幾天的營隊看似天堂,卻會充滿挑戰性,許多活動需要爬山涉水,要承受體力上的負荷,且我們將借宿曲冰的小學教室,所以也要克服盥洗衛浴的問題,但 天堂是要靠猛力奪取的

無論如何,曆年青年聖召喚醒營一直讓你充滿驚奇、難以忘懷,這次更不會例外。 沒有你的參與一切都將成空,真摯的邀請你及你的朋友們走一趟曲冰,保證回味無窮、感動萬分。

營隊時間: 2006 年七月 4 8
營 主 任:吳鄭弘神父
營 神 師:何萬福神父
營 長:許德育弟兄
營隊地點 :曲冰部落
參加對象:
中學生(不含今年暑假升國一生)

**
服務人員營前訓練時間:七月
1 日(週六)下午 2 30 直接到曲冰天主堂報到。

◎ 視報名服務人員的人數而訂專車送往曲冰。

招募服務人員:大專學生及社會人士。
此次活動因挑戰性較高,服務人員 必須全程 參與營前訓練。

*連絡人 : 郭尉弘

道明之家聖召推行組 敬啟

為台灣的青年聖召培育工作請命(下)---第12屆青年聖召喚醒營後感言
作者 高健恆
2005/08/14, 週日教友生活週刊
正視青年培育斷層的嚴重性

沒有青年團體,就沒有青年聖召的來源。青年培育的斷層一定要補起來。

使每個堂區都有主日學&青年會,且健全的發展,是補掉青年培育的第一個大斷層(如何做好又是另一個需省思的大題目)。

接著如何整合各堂區即將去外地求學或工作的青年資料,由專責人員追蹤與處理,並將這些資料轉交給當地適合接續的輔導單位,此為要補平的第二個大斷層,此部分全是行政工作,只要有專人主動去處理,是最容易補平的一個斷層,沒有做好實在可惜。

目前青年的培育工作由「主日學」↓「青年會」↓「大專同學會」↓「???」

青年只要離開堂區去外地讀書,多數不會主動找團體加入,慢慢的成為失聯人口而變成冷淡教友。好不容易有一些青年進入了大專同學會,但畢業後,不論是留在外地工作,還是回到老家的本堂,他們要去什麼堂區,加入什麼團體呢?這是第三個大斷層。

活動是非常有力的點火工具

上述工作做好後,還有一個重要的門檻就是「點火」。

在平常要讓青年碰觸「聖召」這個話題著實不容易,更別談深入內心的觸動與省思。沒有感動,碰觸不到心靈深處,感受不到聖召這條終生服務之路的美好,再多的努力往往都是付諸流水。

利用活動中精心設計的內容與流程,加上動人心弦的聖歌與音樂,配上場景佈置營造出來的氣氛,此時要打破參與者心中的圍籬,讓主的聲音進入每個人的心靈深處,並不是件困難的事。

如何善用團體動力凝結出來的力量,按照設計的方向導向「碰觸」與「自省」,並進而引導青年與主對話。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好好研究努力的。

許多教會活動的執行者不重視,或不去研究如何使活動能打動人心,怕麻煩、怕沒人、怕沒經費,習慣於能省就省,過度將人可以努力的部分拋給天主處理,而一味祈求天主顯奇蹟,實在是非常可惜。

放下急功近利的心態

聖召的培育不是靠一個事件、一次活動,就會立刻看到成效,就會有大批青年進修院。如何種下大量的聖召種子、如何長期的耕耘灌溉、如何持續陪伴呵護這些種子的成長,才是我們要正視、要檢討的。

是否讓青年發展工作與青年聖召培育工作相結合,形成如工廠輸送帶作業一般,沒有斷層,且環環相扣的發展模式,是每個教區與修會應重新省思的。

要不斷檢討撒網與播種的行動,要時常審視青年團體發展的數據,常給青年工作者鼓勵與支持,要全力成立各式青年團體,要安排有意願的適任者推動青年工作,不要成天檢討、質問執行者有多少人願意進修院。做我們該做的,何時收割是天主的事。

請重視數據管理

數據管理不是用來檢討努力與否的責任問題,數據管理是提供大家勇於面對問題的真相,進而不斷的思索、不斷的討論出解決方案。

我們在溝通與報告中,往往習慣使用形容詞,而忽略真實的數據;往往將成績好壞與否交給(推給)天主,而忽略自我努力與檢討。

重視數據管理,絕不是膚淺的看,到底每年有多少人進修會、有多少執事晉鐸。而是應分析、比較今年與去年、前年,至少在下列前期工作項目的差異,並定期做績效報告與擬定改善方案。記住!重點是要據以商討出有建設性的「擬定改善方案」。

1.我們擴大接近青年的數量:透過各種管道接近的青年(含非教友)數量。例如:舉辦青年活動接觸、透過各式社團接觸、學校的宗教組織接觸、由堂區的青年團體接觸……。

2.長期接觸輔導的青年數量:主日學、聖體軍、青年會、大專同學會……等組織在團體數量與成員數量增加的差異、在組織運作與發展活力的差異。

3.被點燃聖召火苗的青年數量:透過活動、輔導,與其他因素燃起火苗的青年數量。透過活動問卷、輔導人員的個別談話,可以收集到該項資訊。要建立輔導記錄檔案資料,長期列管追蹤輔導記錄。

過去我們常說:「去年我們教區的青年會發展的很好」;現在讓我們嘗試說:「去年我們教區的青年會增加了幾個分會,有幾位新的青年加入,而且我們青年會還舉辦過…活動,有…成效。」

請樹立值得追隨的榜樣

在「祈求聖召經」中一開始就提到:我們懇求禰,以宗徒的精神與心火,賜給眾多的男女青年,使他們「追隨」司鐸與修女的聖召……。的確!青年聖召的產生往往是碰觸到好的榜樣,加上遇到適當的輔導。

在本屆營隊活動的最後一天,特別安排結合執事晉鐸的典禮,希望由此再次引導青年思索追隨的路。但在營前佈置場地時,負責晉鐸事務的神父,當著眾多青年面前,嚴聲斥責為何將十字架放在舞台上,要求立即將耶穌撤下台去;在營隊活動熱烈進行中,對於晉鐸的典禮的準備工作有欠缺人力時,不見和顏悅色的前來協調,卻肆意指揮要求配合。

雖然神父、修女也是人,也有軟弱的一面,但是當工作疲憊與不順時,一些不經意宣洩情緒的言行,或是充滿灰色思想的話語,在在都成為嚴重的誤導。若青年眼中的神父、修女,是看不到服務的熱忱與傳福音的使命,這要如何使人追隨呢?更別提少數說的少、做的也少,生活安逸、缺乏神貧的神父、修女了。

請對執行者給予支持鼓勵

在陪伴青年執行這次的營隊活動中,很痛心的聽到以下的一些話:「辦了十二年了,怎麼都沒進步,還是那些老套。」、「都第十二屆了,這些該注意的問題怎麼還搞成這樣。」更可怕的還有人說:「怎麼越辦越回頭!」

會說上述這些話的人,我相信都是好意,應為愛之深,責之切的情緒發舒。但是這些話語,對於身在其中努力的這些青年是多大的打擊與傷害。我們要知道,沒有那一屆的工作人員是原班人馬再次合作的,特別是由第七屆開始的營長都只承接一屆活動,其主要幹部幾乎也是每年異動。

青年活動的特性就是不斷的會有新血加入,且也必然的不斷會有人離去,況且這個營隊在這六、七年中,是處於平時沒有輔導、沒有例行聚會,完全靠一年一次活動的結合。青年團體人員流動性大,不易累積經驗與教訓,青年團體本就如潮水般會高高低低,沒有進步其實也是正常的,一再犯同樣的問題往往也是無法避免的。我們年輕時初辦活動,不也是這樣走過來的。容許青年犯錯、青年才有成長的機會,失敗不就是成功之母嗎?

聖召營的例子,相信在很多「有歷史」的青年團體中都會碰到,特別提醒一些老人,看不慣就加入團隊一起努力,若自己因故無法投入幫忙,也請由嘴中說出的是鼓勵與讚美。畢竟如何使團體繼續走下去、如何使經驗傳承,才是最大的重點。青年的聚合與成長不容易,但要使他解散,往往一句話就夠了!

結語:

所有的企業都不是因著想到一個絕妙的點子,或是一個很有創意的想法而成功,它們之所以成功的祕訣都是不斷的做好每一件小事,且持之以恆的把它做好。

青年聖召的培育工作當然更不會一蹴可幾的,期望有更多的人投入,一起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祈求這篇發舒個人想法的小小文章,能激發大家更多的討論,以收拋磚引玉之效,若是有越多的人關心這個話題,相信就會有越多的機會與希望!


Best View: 1024x768 (800x600 suitable). 2004© by B.P.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