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今年四旬期文告,呼籲推動適合人類物質與精神需要的發展模式 聖座發表教宗今年四旬期文告,呼籲教會與世界執政者推動適合人類物質與精神需要的 發展模式 (梵蒂岡電台訊)聖座元月三十一日發表教宗本篤十六世為今年二零零六年四旬封齋期 所寫的文告。今年四旬封齋期於三月一日開始。這封文告的標題取自瑪竇福音第九章第 三十六節:“耶穌一見到群眾,就對他們動了慈心”。 文告開始便說:“四旬封齋期是內心走向上主的良好時期,上主是仁慈的泉源。在這條 旅途中,上主親自陪伴我們走過我們貧乏的沙漠,支持我們走向巴斯卦濃厚的喜樂”。 “是的,今天上主仍然傾聽許多對喜樂、和平與愛感到饑渴的人的呼喊。這些人,就像 每個時代一樣,都感到自己被遺棄。可是即使他們處在貧窮、孤獨、暴力和饑餓的悲哀 中,天主絕不讓恐怖的黑暗宰製它們”。 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說“天主用他的仁慈給邪惡設了限”。當今教宗於是指出:“我 就是從這個角度,在文告開頭把福音的話提出來:‘耶穌一見到群眾,就對他們動了慈 心'。根據耶穌的話,我願意反省我們這一代的人討論很多的一個問題,那就是發展的 問題。今天,耶穌受感動的眼神同樣不斷地注視著各國人民。他注視他們,因為他知道 天主的計畫是召喚他們獲得救恩。耶穌知道有種種陷阱圈套在與天主的計畫作對,為此 他同情群眾,決意維護他們免於豺狼的吞噬,即使冒生命危險也在所不惜”。 教宗繼續他的文告說:“在巴斯卦真理的光照下,教會知道若要推動完整的發展,我們 就必須以耶穌對人的看法來看人。事實上,不可能回應人的物質與社會需要而不考慮到 人內心深處的需要。這在我們今天所處的大改變時代尤其如此。我們越來越深切地感到 對世界上的窮人負有責任”。 教宗指出:“耶穌對群眾的注視叫我們肯定世界人文主義的真正內涵,這個內涵就是保 祿六世教宗所說的‘整個人和所有的人的發展'。為此,教會為每個人和每個民族的發 展所提供的第一個貢獻不在於物質工具或技術協助,而在於宣講基督的真理,這個真理 教育人的良知,教導人性和工作的真正尊嚴,推動文化的陶成,這樣的陶成才的確回答 人的各種問題”。 教宗的四旬封齋期文告又指出:“面對一大部分人類貧窮的這種可怕的挑戰,冷漠無動 於衷和自私自利的自我關閉,實在與耶穌的注視成了強烈的對比。因此,在這四旬期教 會所特別勸勉的守齋、行哀矜和祈禱,實在是順從耶穌的注視的寶貴機會。而聖人聖女 的表樣以及許多傳教的經驗,對最理想的支援發展的方式乃是極可貴指南。在今天這全 球彼此依賴的時代,沒有任何經濟、社會或政治方案可以取代為他人而奉獻自己的愛 德。誰按照福音的這個邏輯工作,他就是把信仰當作與基督的友誼來生活,而且也像基 督一樣為他人的物質與精神需要著想。真福德肋莎修女說:‘各民族中最嚴重的貧窮就 是不認識基督'。為此,必須幫助人在基督仁慈的面容上發現天主,否則任何文明都將 缺乏堅固的基礎”。 教宗強調:“歷代以來由於有許多人順從聖神的指引,所以在教會內才產生許多為了促 進法展而成立的慈善事業,例如醫院、大學、職業學校、小型企業等等。教會的這些創 舉都比文明社會的其他慈善工作出現得早。教會的這些慈善事業也給今天的世界指出一 條走向全球化的道路,這條道路以人的真正益處為目標,也因此能夠引導世人走向真正 的和平”。
|